(28日讯)7月27日上午9点30分,由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主办的“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活动在浡泥国王墓历史陈列馆成功举办。这也是南京市侨办组织开展的“悦读南京•走近郑和”系列活动之一。
两国近150名师生参盛
来自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和汶莱中华中学、诗里亚中正中学、马来奕中华中学以及双溪岭中岭学校等近150名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项会议由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主任勾宏展主持。当天,雨花台区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台侨联、海联会、留学人员联谊会、铁心桥街道办事处等领导拨冗出席线下主会场活动。
会议发言嘉宾分别是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主任勾宏展先生、汶莱中华中学校长校长许月兰女士、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执行校长石莉女士。期间,侨史专家朱向东还在现场授课,主讲《中国文莱友好源远流长》课题。
当天,汶莱中华中学小学六年级黄班、七年级甲班、八年级甲班及九年级理科班近130名学生在该校王长荷讲堂通过线上参与活动。除许月兰校长外,该校中学助理校长陈美典女士、幼儿园助理校长沈曼玲小姐,华文部门主任关慧珊、陈恬安、邓巧琳及张清赋老师等出席活动。
此外,汶莱诗里亚中正中学校长沈仁祥,马来奕中华中学教务主任兼华文部门主任陈永兴、双溪岭中岭学校等华校师生均在线上出席会议。
活动当天,与会者还在线参观了浡泥国王墓景区、中国文莱友谊馆和浡泥国王墓陈列馆。
勾宏展:弘扬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汶莱古称浡泥国,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便是两国悠久友好交往历史的最佳见证。近年来,南京市与汶莱交流合作频繁,2011年,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与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也是目前汶、中两国唯一一对友好城市。
2018年,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两市续签友城协议,并列入两国联合声明。在双方友好交流的背景下,汶莱中华中学与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也成为了结对友好学校。
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主任勾宏展表示,此次活动在浡泥国王墓历史陈列馆开展,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借宝船名片,共同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推动中汶双方文化教育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续写当代中汶友谊的新篇章。
“南京春天随处可见的栀子花、药食两用的肉豆蔻、贵比黄金的沉香,这些都曾是我国从汶莱进口的物品……”侨史专家朱向东以《中国文莱友好源远流长》为题,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以前,我以为中国是从明朝才开始和汶莱交流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早在南朝的时候,史书上就已经有中国和汶莱官方交流的历史了。”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五年级学生邓雨菲表示此次活动令她受益匪浅,“2021年5月,学校就开展了汶莱节系列活动,让我领略了汶莱风情,感受了国际文化。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浡泥国王墓的历史,而且对丝绸之路、中国和汶莱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许月兰:活动增进友谊、推动文化交流,互学互鉴、相得益彰
汶莱中华中学校长许月兰表示,郑和七下西洋,不仅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还增加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汶莱是中国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国家,两国人民友好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新,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注入新内涵。
在线上致辞中,她感谢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举行此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汶莱华校师生有机会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学校交流互动,也让该校与合作单位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进一步加深了解,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她称,此次线上的专场活动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有效增进了汶、中师生间的国际友谊,推动了汶、中两国的文化交流,真正做到互学互鉴、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许月兰披露,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她对这个“十朝都会”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的6月份,包括她在内的“汶莱华校教育考察团”一行13人曾经到过江苏省去考察,在南京市走访了8所学校,同时还拜谒了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
她指出,虽说过去了十多年,但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她对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的南京城,以及表现清新、祥和、文雅、温馨而又繁华现代人性之美的南京市民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强调,此次活动以“悦读南京•走近郑和”为重要议题,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传递着和平、和谐、友好、合作与发展的理念,不仅让生活在海外的华校生接受到美好的熏陶和洗礼,还激发他们学习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为汶莱华教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许月兰希望双方未来能够开展更加广泛和多样的交流活动,探索多样化的育人模式,一起助力学生成长,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新的贡献。
汶中生获益良多:两国人民世代交好,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新
当天,汶中生透过一个小时的线上活动,从“品读南京——汶莱与南京的关系为何这样亲近?”中获得不少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可谓获益良多。他们纷纷发表感言:
七年级甲班陈泓桦:我觉得非常幸运,透过线上交流活动可以看到南京市美丽的风景,了解了汶萊和中国相关的历史知识。可惜因为疫情缘故,今年不能赴华参访南京。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亲自去体验这个迷人的城市!
八年级甲班洪振贵:通过这次“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活动,我觉得同学们收获良多。大家进一步了解南京与汶莱的交往历史,真正认识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由于早期的贸易关系,中国展开了丝绸之路,因此促进了南京与汶莱的友好交往。正因为我们都拥有华人的血脉关系,能够参与此次神圣的文化交流活动,才感觉到非常的荣幸。
盧佳盈:我觉得非常幸运,通过线上交流,不仅可以看到风景如画的南京城,一睹雨花台区的科技园,还可以了解到南京与汶莱交往的相关历史知识,希望下次我可以亲自到南京旅游、参观并体验这座迷人的城市!
曾裕仁:经过这次的线上交流活动,我进一步了解到汶莱和中国深厚的友谊,也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悦读南京•走近郑和”的活动,这让我受益良多。
胡静:我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个“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的活动,从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知识,特别是关于浡泥国王墓的介绍,希望下次有机会,主办方再举办类似的精彩活动。
刘美莹:这次“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活动,让我增加了不少的历史知识。专家们的倾囊相授和详细解释,让我们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并深刻理解远古史学的精髓。
曾籽琦:昨天《品读南京——汶莱与南京的关系为何这样亲近》的课程,使我增长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听完侨史专家朱向东的介绍,我这才知道,原来贵比黄金的沉香木是从汶莱进口到中国的呢!
九年级理科一班的黄俊源:之前,我依稀知道汶莱和中国曾经有过邦交关系,却不知道具体情况。侨史专家朱向东的讲述图文并茂,让我进一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路线以及贸易物品。虽然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却令我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九年级理科二班洪慧琳:我以为海上丝绸之路离我们很遥远,偏偏它就发生在我居住的这片土地之上。更让我惊叹的是,汶莱境内居然出现瓷器、铜钱等相关文物,我大概能想象到彼时彼地热闹的贸易场景了。
![]() |
![]() |
▲ 南京市雨花台区侨办主任勾宏展主持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 ▲ 汶中校长许月兰线上致辞。 |
![]() |
![]() |
▲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执行校长石莉女士在发言。 | ▲ 图为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执行校长石莉介绍该校的发展概况时摄。 |
![]() |
![]() |
▲ 侨史专家朱向东现场主讲《中国文莱友好源远流长》课题。 | ▲ 与会者观看介绍浡泥国王墓景区、中国文莱友谊馆和浡泥国王墓陈列馆的视频。 |
![]() |
![]() |
▲ 图为“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活动主会场。 | ▲ 近130名汶中师生在王长荷讲堂参与“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线上活动。前排左起依次为华文部门主任关慧珊,幼儿园助理校长沈曼玲,许月兰校长,中学助理校长陈美典,邓巧琳老师及陈恬安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