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林元率团访汶中调研

(本报5日讯)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肖林元所长日前莅临汶莱中华中学,开展为期2天的学术调研活动。

该研究团此行旨在了解汶中华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的教学情况,并交流和探讨如何提升教学方法。

肖林元所长所率领的研究团团员,包括有南京外国语学校韩维萍老师,南京腊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蒋兆玉先生及焦丽君女士,南京水力科学研究院王剑平先生等4人。

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团的到来,得到汶中董事长杨德振先生偕该校署理董事林文华、副董事长林明傑、副董事长林登财、董事监学杨居庄博士,校长许月兰、马海耀副校长、陈美典助理校长、杜岫颖代理助理校长,以及该校华文、数学两个部门老师的欢迎。宾主首先在该校的昭应室会面座谈交流,随后移步到胡文华堂聆听及观摩华文及数学科目的教学活动。

汶中董事长杨德振先生在座谈会中发表简短的致辞。他首先代表汶中董事会及全体师生,欢迎肖林元所长率团莅临该校开展调研活动。

他说,汶中自创校103年以来,始终坚守传承中华文化、培育人才的宗旨,秉持“三语重 五育兼修”的理念,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他指出,汶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从基础抓起,带着学生一篇篇研读文学作品,一句句学习诗词,再到日常的听说读写训练,只为让他们把华文的根扎深,都能领略华文的魅力。

“数学教学上,我们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深知,教育之路永无止境,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学习与改进之处。”杨德振董事长补充说。

他强调,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教育研究领域成果斐然,积累了丰富且先进的教学经验。汶中董事会希望借助此次难得的机会,聆听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学习南京在中文和数学教学上的成功模式与创新举措,为该校的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杨德振期待此次交流能为汶中带来教学改进思路,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搭建双方长期合作桥梁,在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肖林元所长也在座谈会中分享了他“思必真、研必实、行必正、策必新”的教学研究经验。

他说,一个成功且合格的教学活动,第一要务是让学生“要”学习。这个过程的基本特征就是参与度。同时,教学活动的基本设计包括形象设计(外部、专业)、情景设计(生活情景、快乐情景及考试情景)以及对话设计(双向对话)。

其次,让学生“会”学习。这样环节的教学基本特征是由思维行动到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设计分别是问题设计、空白设计和变式设计。

第三,让学生学得“好”。这个过程的三个特征就是基础过关、达标反馈(精准教学)和提升素养(数学素养、品德素养)。

他表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何种科目的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学生的品格修养培养同样重要。我们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与德育渗透策略,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

举例来说, 数学教学中的品格修养培养需贯穿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通过严谨性训练塑造责任感,借助数学文化传递精神力量,在合作与探究中培育社会品德,最终实现“知识习得”与“人格完善”的双重目标。

诚然,此次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调研活动的结束,是“用数据说话、以行动落地”的开始。通过系统总结、双向反馈、成果转化与团队反思,不仅能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改进的动力,更能推动教育研究从“发现问题”走向“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以研促教、以教育人”的深层目标。

 

▲ 汶中董事长杨德振(右)赠送纪念品予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肖林元所长。 ▲ 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肖林元所长(左2)分享教学经验。
▲ 图为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团成员及汶中董教师聆听及观摩汶中的教学活动。前左3为肖林元所长。 ▲ 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团成员与汶中生互动时摄。
▲ 汶中华文课堂的教学活动。 ▲ 图为汶中数学教学的场景。
▲ 汶中生借助平板电脑iPad软件解答数学题。 ▲ 到访的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团成员与汶中董教师合影留念。